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三县接壤,县城距三门峡市135公里,距陇海铁路灵宝站75公里。全县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9镇10乡(城关镇、东明镇、杜关镇、官道口镇、范里镇、五里川镇、官坡镇、朱阳关镇、双龙湾镇、文峪乡、横涧乡、汤河乡、瓦窑沟乡、双槐树乡、狮子坪乡、徐家湾乡、潘河乡、木桐乡、沙河乡)352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耕地面积39.8万亩。地貌特征可以概括为“三山三河两流域,八山一水一分田”,崤山、熊耳、伏牛三山雄踞,全县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涧溪2400多条,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海拔482米,平均海拔1221米;县境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北部洛河流入黄河,南部老灌河、淇河经丹江注入长江;跨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年均无霜期175天,年均气温12.6℃,年降水量634毫米,日照2118小时,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因在全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故有“河南小西藏”之称。
卢氏县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建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据《陕州志》记载,有一名叫卢敖的秦博士为避秦乱,曾到县城东的伏虎山上炼丹修道,建县时,人民为纪念他,取其姓氏而得县名。当年程子华、徐海东等率红二十五军长征经卢氏入陕西,到达革命圣地延安,所以也是革命老区县。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贫困县,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卢氏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散文家曹靖华的故乡。
卢氏县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矿产资源10大类52种,其中已探明储量并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矿种15种,潜在经济价值在600亿元以上,其中铁、锰、锌、锂、锑、钾长石等矿种可开发价值都在5亿元以上,仅铁矿储量就达7500余万吨,位居河南省前列。卢氏县是河南省4个直办优质烟叶基地县之一,全县年烟叶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产量1200万公斤左右,上等烟比例30%以上,曾连续13年获全国烟叶生产收购先进县称号。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年产量达2000万公斤以上,1914年黑木耳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商品赛会”上获金质奖,1994年在蒙古“乌兰巴托国际商工贸博览会”上获金奖,200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卢氏县是全国十大中药材基地县和连翘原产地域保护县,中药材适生面积425万亩,有中药材1225种,年产量3000余万公斤。全县天然草坡总面积372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60万亩,人工种植草场9万亩,总载畜量150万个羊单位。全县林业用地416.7万亩,其中天然林管护面积35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8%,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林业大县。卢氏是全省13个蚕业生产重点县之一,桑园面积3.2万亩,年产优质蚕茧30余万公斤。河南三大名鸡之一的卢氏鸡饲养量达到30万只,所产的绿壳蛋系珍稀品种,具有高碘、高硒、高锌、低胆固醇的特点,获国家地理产品标志认证。核桃年产量达500万公斤,是全国“核桃之乡”。卢氏纯天然蜂蜜以其高营养、无公害受到日本消费市场欢迎。卢氏县是全国首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也是全国第四批农村电气化县之一。境内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达13.8万千瓦,可开发量8.3万千瓦。
近年来,卢氏县旅游局按照卢氏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矿业强县,旅游业兴县,产业化富民”的发展战略,带领全县旅游行业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白手起家,先后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等方式,筹集资金7亿多元,加快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宣传促销,加强行业管理,使卢氏旅游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休闲度假”主题十分突出,“生态卢氏、休闲胜地、度假乐园”的品牌迅速在三门峡市和豫秦晋金三角地区叫响,成为河南旅游的后起之秀,正在成为我县新的支柱产业。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7个旅游景区(点),3家旅行社,3个星级宾馆,农家宾馆近500家,建成伏牛山生态旅游区卢氏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从业人员4000余人。其中,国家4A级景区豫西大峡谷被评为河南省游客最喜爱的十大景区之一,双龙湾风景区在2008年中国旅游总评榜中被全国十大主流媒体评为我省唯一的“新锐景区”。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53.6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4亿元,带动数万余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