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情概览 > 市情概况 > 文章详情
市情概况
三门峡市
来源:文广旅游
发布时间:2022-01-01 16:09

    三门峡市是1957年伴随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陕州故城遗址上崛起的一座新兴工业旅游城市。相传大禹治水,使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三门峡由此而得名。如今,三门峡已经成为豫晋陕三省交界处的经济、流通、文化中心,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沿革 Historical Evolution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连洛阳,南接南阳,西与陕西接壤,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
三门峡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民国时期先属豫西道、河洛道,后改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设陕州专员公署。1952年,陕州专署与洛阳专署合并。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三门峡市现辖2区(湖滨区、陕州区)、2市(灵宝市、义马市)、2县(卢氏县、渑池县),及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2个乡(镇)(33个乡,29个镇),1211个村委会,12个街道办事处, 173个居委会。

城市特色 City's feature

三门峡市地处河南省西部,介于北纬33°31′24″~35°05′48″、东经110°21′42″~112°01′24″,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东北接洛阳市新安县、东临洛阳市宜阳县和洛宁县;东南邻壤洛阳市栾川县;南同南阳市西峡县为邻;西南与陕西省商洛地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相连;西和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共界;北隔黄河和山西省运城地区芮城县、平陆县、夏县、垣曲县相望。1957年,国家在三门峡兴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同时成立三门峡市,一座新兴的城市崛起在黄河之滨,经过多年的建设,三门峡市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豫西边陲,被誉为镶嵌在黄河岸边一颗璀灿的明珠。

生态气候 Climate Ecology

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历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日照2354.3小时,无霜期184—218天,平均年降雨量550—800毫米。由于地貌特征复杂,形成了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全市有林地面积43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6%。生态环境良好,境内有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保护区,总面积达326.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1%。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到这里栖息越冬,洁白美丽的白天鹅、碧波荡漾的黄河水、深沉厚重的黄土高坡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

交通概况 Transportation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边陲,自古是通秦连晋、承东启西的咽喉要塞,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必经之地,与山西运城、临汾、陕西渭南构成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三门峡市在全省和区域的交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市已建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农村公路为支脉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联接金三角、融入大中原、辐射中西部的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截止2019年底,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009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97.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75公里;普通干线公路159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56.7%;农村公路通车里程8268.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比例达到84.1%,铺装路面里程达到82.7%。拥有陇海铁路、郑州至西安高铁客运专线和浩吉铁路等3条国家级铁路;市、县级汽车客运站11个,旅游汽车站1个;海事码头(渡口)18 个。

经济状况 Economy 

2020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450.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4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687.26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616.51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10.1:47.4:42.5。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98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7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低于省控4.5%的目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3.0%。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呈“五涨两降一平”态势,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8%,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9%,居住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均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8%,衣着类价格下降0.6%。

年末全市有省级产业集聚区7个,区内企业2189个,从业人员13.85万人。服务业“两区”7个(商务中心区1个,特色商业区6个),区内企业1009个,从业人员2.40万人。

土特产品 Native Product Resources

三门峡市土特产品种类多、质量好。以灵宝寺河山为主的优质苹果驰名中外,灵宝大枣久负盛名;渑池仰韶杏全国独有,牛心柿饼为古代贡品;卢氏的木耳、猴头、核桃、板栗、猕猴桃等在全国享有盛誉,山区有“天然中药库”之称;三门峡牌烟叶名闻遐迩,连续十余年在全国质量评比中获奖,有“代云烟”的美誉。

矿产资源 Minerals

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和能源开发基地。已发现矿藏66种,大型矿床12处、中型矿床31处。其中探明储量的50种,已上国家储量平衡表的33种,潜在经济价值达2700亿元;保有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1种。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34种,已开发利用的27种,其中黄(黄金)、白(铝矾土)、黑(煤炭)是三大优势矿产资源。黄金探明储量360多吨,预测资源总量达600吨以上,储量、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铝土矿、煤、锌、锑、硫铁矿、玻璃石英砂岩、铸型用砂、砷等17种矿藏为全省之冠。

水资源 Water Restources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000多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其中属黄河流域水系29条。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9.3亿立方米,黄河干流年均过境水量420亿立方米,三门峡水库容量达96亿立方米。陕州区温泉水温高达62℃,日排水量6000吨,内含42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全国少有的优质矿泉。

文化旅游 Culture and Tourism

三门峡位于黄河中游、豫晋陕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的西大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老子文化、虢国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白天鹅在这里聚集栖息,中流砥柱、紫气东来、唇亡齿寒等成语典故皆出于此。

全市旅游资源丰富,共有20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14家:虢国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景区、天鹅湖湿地公园景区、黄河公园景区、陕州地坑院景区、甘山森林公园景区、豫西大峡谷景区、豫西百草园景区、双龙湾景区、函谷关景区、娘娘山景区、燕子山景区、汉山景区、黄河丹峡景区、仙门山景区;3A级旅游景区1家:三门峡大坝景区,2A级旅游景区4家: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黄帝铸鼎原景区、清风山景区、上阳苑景区;非A级旅游景区30家。

近年来,三门峡以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家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核心城市、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旅游集散中心为目标,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旅游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当前,三门峡以主城区为中心,正逐步打造“一小时”旅游圈,构筑渑池县和陕州区东部“峡谷风光·文化圣地”、湖滨区“黄河风情·休闲度假”、陕州区“民俗风情·温泉养生”、灵宝市“道源天下·森林度假”、卢氏县“自然山水·生态休闲”等5个新型旅游功能区,建设黄河旅游景观带、市区—三门峡大坝公路、卢氏山水、灵宝小秦岭、陕州区张汴塬—甘山、渑池韶山峡谷6条旅游风景道,从景区到城区,从文创项目到特色小镇,由点线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初显雏形。万里黄河第一坝、大天鹅越冬栖息地、陕州地坑院、函谷关、仰韶文化博物馆、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村考古公园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三门峡以“游黄河、看天鹅、泡温泉、览胜地坑院、问道函谷关、品尝豫西美食”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黄金线路。


三门峡历史文化悠久。驰名中外的仰韶文化遗址奠定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根基,耸立黄河的中流砥柱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著名的虢国博物馆、函谷关宣示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文化、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的重要“邂逅区”。这里有兵家必争之地的千古雄关函谷关,有丝绸之路上的崤函古道,有道教圣祖老子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的太初宫,有西周时期大型邦国墓葬群遗址虢国墓地……“中流砥柱、紫气东来、起死回生、假虞灭虢、唇亡齿寒、鸡鸣狗盗、秦赵会盟……”等成语典故皆出于此。三门峡市文物资源丰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全市馆(库)藏文物近7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万余件。在我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中,我市占有仰韶村、庙底沟、虢国墓地三处。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北阳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入选“十三五”时期国家大遗址名录。仰韶村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2021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公布“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中我市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位列其中。北阳平遗址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2006年,西坡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坡遗址被列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选遗址。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建成开园

202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7个,7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62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免费开放,让更多人能免费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10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荣获“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先进单位”称号。全市有市级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