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大观 > 文博天地 > 文章详情
文博天地
虢国墓地出土的国宝级玉器
来源:01
发布时间:2025-03-24 17:04
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周朝诸侯虢国国君及贵族的家族墓地。
从1956年发现至今,虢国墓地先后发掘出土了近万件弥足珍贵的古代玉器,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等级齐全的西周时期大型诸侯国公墓,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虢(读:国)国,是西周时期非常重要的姬姓诸侯国。换句话说,虢国国君和周朝天子,原本就是一祖同宗的血缘亲属,而周朝王室对历代虢国诸侯也向来倚重有加,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很深的渊源。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时,不算天下其他诸侯的兵力,武王自己的直属部队就有“虎贲三千,披甲四万。”
这里的“虎贲”和“披甲”是指两种不同职能的军种。简单来说,虎贲军就相当于君王的禁卫部队,堪称精锐中的精锐,特种兵里的战狼,战斗力那是相当强悍。
当时指挥这支精锐部队的将领,因在伐纣战争中功勋彪柄,所以被分封为西虢国(今陕西宝鸡市东)诸侯,史称虢叔。到了西周晚期,西虢国由陕西宝鸡东迁到今天的河南三门峡地区。
可以说虢国是周朝王室最为倚重的心腹诸侯,周朝历代天子都非常器重虢国诸侯,而虢国的历代诸侯对周天子也始终忠心耿耿,正是在这样君臣知遇、彼此信任的历史背影下,历代虢国国君苦心经营、不断积累,因此才会拥有如此众多的珍贵历史遗存。
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玉琮
虢国墓地出土的古代玉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是周代考古中极其难得的珍贵历史遗存,代表着西周玉器的顶级水准,被誉为中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
如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虢季墓中的玉柄铁剑,就被誉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这柄制作于西周晚期的玉柄铁剑,不仅反映出西周时期中国玉器的杰出成就,同时更是将中国冶铁的历史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铁剑”。
河南博物院藏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玉柄铁剑
该剑出土时剑身插在精心制作的牛皮鞘内,外面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则由和田青玉精心琢磨而成,玉质细腻,温润光滑。剑柄中空,里面插有铜制的芯,用来连接剑身和剑柄。
虽然由于年代久远,此剑的剑身已断为两截,剑鞘也因锈蚀与剑身粘在一起,无法剥离。但是这把玉柄铁剑的制作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身,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
河南博物院藏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玉柄铁剑
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玉柄铁剑(局部)
同时,虢国墓地中的2001号墓还出土了一件弥足珍贵的缀玉面罩。这件缀玉面罩覆盖于墓主人的脸部,由五组不同形制的玉片制成的眉、目、耳、口、鼻,面罩上的玉质五官比例匀称且形象逼真,非常富于艺术表现力。
这件缀玉面罩的最大径10.7厘米,青玉质,由前 额、眉毛、眼、耳、鼻、嘴、腮、下颏、 髭须等大小十三块各形玉片组成,各部位 的特点明显,玉片上均有细小穿孔,推想原来曾在玉片之下衬以丝织物加以缀联。
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缀玉面罩
这件珍贵文物在西周墓葬发掘中极为罕见,它的出土是迄今西周墓葬中所见最早的一例,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殓玉渊源和丧葬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此外,三门峡虢国墓地还曾出过多件珍贵西周组玉佩,其中有一件由玛瑙珠、绿松石珠、玉珠、玉蚕组合而成的西周腕饰,即使用今天的审美眼光看也堪称时尚靓丽,各种不同质地、不同色泽宝石的巧妙搭配,使这件距今3000多年前的“手串”直到今天依然美轮美奂、夺人眼球。
国家博物馆藏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组玉佩
这件出土于虢国墓地1647号墓的西周腕饰直径8.5厘米,由24颗大小不同的红色玛瑙珠、7颗绿松石珠、2颗绿松石管、2颗玉管和1颗玉珠及一蚕形玉饰穿缀而成。
此器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腕部,因此推测其为墓主生前所佩戴的手串,色彩斑斓,造型优美别致,富贵华美,十分精美。
虢国墓地出土“小臣系”铭文玉璧
此外,虢国墓地还出土有数件铭文玉器,这些铭文玉器的研究价值更是弥足珍贵,是先秦玉器与社会文化研究极为珍罕的历史文物。
其中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中的“小臣系”玉璧,直径14.9厘米,孔径6.8厘米,厚0.7厘米。
这件玉璧器身外边缘纵刻铭文一行三字“小臣系”,笔画纤细,字迹清晰规整,是虢国墓地唯一的一件带文字的璧环类玉器。
虢国墓地出土“小臣系”玉璧边缘铭文
“小臣系 ”玉璧铭文拓片
另外,同一墓葬还出土了一件“小臣妥见”玉琮,玉琮通高12.1厘米,宽4.9~5.1厘米,孔径4厘米,射高2厘米。
近射处一端横向镂出一近椭圆状穿孔,其整体形状颇似商代卜骨上钻凿痕迹。一端射口平面呈顺时针方向竖刻铭文一行四字“小臣妥见”。
虢国墓地出土“小臣妥见”玉琮
虢国墓地出土“小臣妥见”玉琮边缘铭
“小臣妥见”玉琮铭文拓片
此外,1991年虢国墓地M2012虢季夫人墓中还出土有一件“小臣”玉戈,玉戈通长28.4厘米,援长24.4厘米,宽4.7~5.2厘米;内长4厘米,宽4.5厘米,厚0.6厘米。
玉戈为碧玉材质,通体光素,制作较为精细。内前端竖刻铭文一行三字“小臣”,笔画粗浅。该戈是虢国墓地出土的唯一的一件带文字的玉戈。
“小臣 ”玉戈
“小臣 ”玉戈铭文
“小臣 ”玉戈铭文拓片
另外,1990年虢国墓地M2006贵族夫人孟姞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王白”玉觿,玉觿长9.2厘米,宽2.5厘米,厚0.8厘米。青玉质地。
玉觿外侧棱上有刻铭“王白”二字。“白”字曾经重刻,原“白”字较小,笔画亦较细浅,重刻后的“白”字略大,且下部压于原“白”字之上。
“王白”玉觿
“王白”玉觿铭文
“王白”玉觿铭文拓片
此外,1990年出土于M2009虢仲墓中还出土有“王白”铭文玉管,王管高5.7厘米,细端直径1.7~1.9厘米,粗端直径1.7~2.15厘米,中部0.8~1.8厘米。青玉质地。粗端平面刻“王白”二字,笔画细浅。
“王白”玉管
“王白”玉管铭文
“王白”玉管铭文拓片
上述玉器,仅是虢国墓地出土数量众多古代玉器的一小部分,但却是虢国玉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不言而喻。
虢国墓地自1956年发现至今,先后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三万余件,其中玉器更是高达近万件,并且虢国墓地出土玉器种类齐全,玉质优良,造型精致,纹饰优美,工艺精湛,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
今天,这些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珍贵玉器,分别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和三门峡虢国博物馆等文物单位。
对于这些数量众多、种类庞杂的西周玉器的研究与探索则是一项浩翰而艰巨的工作,可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才能完成。而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延续至今,正缘于我们对中国历史不断的探究、继承和发展,而像虢国玉器这样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正是我们踏入历史长河、打开尘封时空最直接的钥匙。
虢国墓地出土玉蛇
虢国墓地出土玉牛
国家博物馆藏虢国墓地出土西周龙形玉饰
国家博物馆藏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玉蚕佩
国家博物馆藏虢国墓出土西周人龙纹玉饰
西周虢国龙纹玉璧
虢国墓地出土西周玉琮
虢国墓地出土组玉佩
虢国墓地出土玉牛
虢国墓地出土玉琥
西周虢国人龙形玉佩
虢国墓地出土玉鱼
虢国墓地出土人面纹玉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