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大观 > 文化遗产 > 文章详情
文化遗产
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藏品众多,可以领略彩陶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源:01
发布时间:2025-03-24 16:43

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仰韶文化元素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惊艳亮相,立刻让河南省的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火出了圈。人们在被美好器物打动的同时,也开始将目光转向更早的时光,转向中国之前的“中国”。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多遥远?华夏文明的足迹看得见摸得着吗?或许庙底沟博物馆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博物馆位于庙底沟考古遗址公园西南角,走入馆中最先被吸引的便是大厅艺术穹顶,其灵感来自庙底沟彩陶上的各类纹饰,深蓝背景之上点缀着灯光,如历史的浩瀚星空神秘渺远,深邃静谧,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馆中基本陈列《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是最值得打卡的展厅,其内文物3300余件,大部分都是1953年庙底沟遗址中所发现,庙底沟遗址更是于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历史意义可见一斑。

庙底沟文化距今约6000年前后,是仰韶文化最辉煌的时期。彼时人类社会农业经济高度发达,人们有了共同的信仰,也开始有了大型部落。食物得到保障后,人们开始了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开始了对美和艺术的追求,手工业由此繁荣,彩陶工艺随之进入鼎盛时期,如果当时有潮流之说,彩陶一定是最具潮范儿的艺术。

经过修复的彩陶作品不仅样式多,其颜色和纹饰更具吸引力。黑、红、褐、白等颜色显出典雅气质,纹饰则仿佛带着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

初见瓮棺,很容易被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不同于人们常见到的生活所用陶器造型,瓮棺形如蚕蛹,据说是用来埋葬夭折婴幼儿的。当时的人认为蚕蛹可以破茧重生,暗合生命重生的寓意。孩子夭折后,父母将其葬入瓮棺,埋在居所周围或室内地下,以此表达对孩子深沉的爱和盼其重生的愿望。

当了解了某一种陶器的用途时,它们便不再是一件单纯记录年代的古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当时之人最深厚的情感蕴藏。

灵动典雅的彩陶上有强烈的颜色对比,有灵动变幻、意象万千的圆点、勾叶、花瓣纹、三角纹等纹饰,或许6000多年前的先人就已为如今的我们奠定了中式审美的基调。

月牙纹彩陶罐,该罐体整体呈红褐色,鼓腹平底,器物表面被打磨光滑,腹部绘制了一周白衣黑彩类似月牙的纹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它是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镇馆之宝,也是仰韶村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件完整的彩陶罐。

红陶钵。

弧线三角纹彩陶盆,泥质红陶,器壁内外均涂红衣,唇部及沿面外侧绘一周黑彩窄带纹,上腹部绘黑彩弧线三角和圆点纹,是庙底沟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的唯一的一件完整器。弧线三角和圆点纹组合成变幻无穷的图案,为庙底沟文化彩陶增添了神秘色彩。

馆内对彩陶介绍相当细致,结合古物读文字便不再是浮光掠影的了解,而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静静欣赏这些陶器,由衷为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感叹。

对于历史来说,文物是比文字更好的表达,不论金或石,也不论木或陶,在历史中已超脱世俗的价值限制,成为具有同样历史意义的宝物。

在很久很久以前,以黄河为源,属于中国的文明大幕拉开,之后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将这场大戏推向高潮。最遥远的时光或许被掩埋,但不会消失,无论在地上或地下,它们始终铭刻着华夏的长度,记录着中国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