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大观 > 文化遗产 > 文章详情
文化遗产
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系列介绍之四十三 ---县级非遗项目洛书出书处
来源:文广旅游
发布时间:2021-12-17 15:13

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系列介绍之四十三 ---县级非遗项目洛书出书处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卢氏县非遗股、卢氏县非遗中心)


洛书出书处

卢氏是个很美的地方。洛水盈盈,素月流天,山老河古,峰岚生烟。这里有洛神、有神话、有传说,有神农氏、尊卢氏、宓妃,有炎帝神农封地火炎城,有大禹导洛自熊耳山。这里是河洛文化《洛书》的源头地带。

《洛书》,走出虚幻研究的迷宫,一眼可辨,它是我国尧、舜、禹时代的特殊文化,即“水文化”,其代表性符号是《洛书图》或称《龟书图》。其实,它是一张“夏王朝九州国家疆域图”。这张舆图非凭空捏造,非空穴来风,必有所依。舆图与卢氏龟形盆地的地形地貌十分相似。《尚书》载:大禹“导洛自熊耳”。禹长期治水于卢氏,对卢氏地形地貌熟记于心。龟,在我国《易经》《书经》《礼记》等典籍中随处可见。古人认为,龟是水中至为神圣的动物,庄重、神圣、稳固、长寿。龟是我国古代“水文化”崇拜的图腾。卢氏洛河流域是龟、鼋、鳖、鼍最适宜的繁衍地,卢洛盆地就以盛产龟、鼋、鳖、鼍、大鲵等闻名遐迩。

《洛书》文化是指我国整个南洛河流域,即洛南、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巩县等地的远古文化,非某一特定地方的局部文化。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源镇木岔沟,贯穿陕西、河南两省六县一市,全长453公里。洛河自洛南的木岔沟至洛宁的西长水村,长约240公里,流经洛南、卢氏各120公里,为洛河的上游,古称“上洛”。洛南是洛河的发源地,洛河从汩汩泉水到涓涓细流,聚潭连瀑,钻山穿石。洛河到了河南卢氏莘川大地,纳熊耳、崤山、伏牛山巨流,成为浩浩荡荡的大洛巨流,横冲直撞,汪洋恣肆,吞山吐石。洛河冲出卢氏的凶险狭谷,到了洛宁则是山平水阔,始为平流,洛水才安宁了下来,因此洛宁古称永宁,民国后称洛宁。洛宁,就是愿洛河永远安宁。洛河流域面积18916平方公里,洛河在这个时空极为广泛的流域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古代文化,这就是《洛书》文化。卢氏恰处《洛书》文化的重要源头地带。

据地理发展史和我国古代文献神话传说记载,我国古代确有一个极大的洪水时期。那时我国九州皆水,是一个“水的世界”。《尚书》记载:尧时是“湯湯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舜时是“皇天眷命,奄有四海”,国土变成大海;禹时则“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这说明尧、舜、禹三代160多年,华夏大地是汪洋大海,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世界少有,犹以古代卢氏为最。古卢盆地地势低凹,山河口海拔480米,被堵塞填平,混沌一片,积水平山,深达数百米,直漫海拔2100米的熊耳山麓,生灵涂炭。大禹“导洛自熊耳”,至范蠡之山河口,地域之广、难度之大、用时之长为禹治水之最,所以才有了范蠡山河口大禹导洛巨大工程的历史遗迹,才有了“神龟献洛书”“大禹导洛自熊耳”“神禹化熊”“禹划天下为九州”等传说典故。《洛书》文化,很多事情就发生在卢氏。

颛顼与共工争帝,使用水战。尧、舜、禹三代,治国安民头等大事就是治水,所以他们都是治水安民的英雄。禹以治水安民功业受禅得帝位,他何其聪明睿智之人。《龟书图》乃“禹王图”,上面画着一只大乌龟,龟背上画上白圈黑点排列奇异的图案,加以神化,以示神圣。至于神龟献书和在何地献书,给后人打了一个哑谜,设了一个死结,让愿猜度的后人尽情去猜吧。

以《龟书图》所寓“夏王朝治国安民的根本理念”中有“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内涵丰富广泛,基本上构成了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治国安民等原始元素,其宗旨是教诲约束帝王圣人治国安民的行为准则。《尚书·洪范》载:“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易·系辞》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则之”,是说神龟背上的白圈黑点符号所寓的内涵,治国理政者务必照办遵从,是古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法”,体现了《尚书》“可爱非君,可畏非民”“民维邦本,本固邦宁”的基本思想。

卢氏,洛水盈盈,如同少女的眼波;熊耳、伏牛、崤山峰岚高耸,如同少女紧皱的眉峰。卢氏楚楚动人,故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