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大观 > 文化遗产 > 文章详情
文化遗产
三门峡市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来源:文广旅游
发布时间:2021-01-27 10:00

       

遇见国保 : 三门峡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现了较大的氏族部落。约在公元前21世纪~13世纪,这里是夏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西周时属焦国、虢国,春秋先属虢后属晋;战国时分属韩、秦、魏;秦属三川郡,汉属弘农郡;三国属魏国恒农郡,晋属司州弘农郡;北魏置陕州后一直延续至明清。

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连接中原与西北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华夏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升华,孕育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崤函文化。仰韶文化、黄帝文化、虢国文化、老子文化、达摩文化、砥柱文化、甘棠文化、根亲文化以及古代崤函交通文化、战争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正是崤函文化的典型代表。

仰韶村遗址

批次:第一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

仰韶村遗址,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距渑池县城10公里,为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1961年3月4日,仰韶村遗址被核定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虢国墓地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湖滨区上村岭一带

虢国墓地,中国已发现的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虢国国君及贵族墓地。 虢季墓(M2001)、虢仲墓(M2009)的发掘,先后被评为1990年、199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11月,虢国墓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阳平遗址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阳平镇北阳平村

北阳平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北阳平村西500米处,属新石器时代遗址。北阳平遗址堆积厚,文化内涵丰富,其中以庙底沟类型为主,具有仰韶文化中晚期中心地位的特点,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2005年北阳平遗址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首选遗址,也是“十一五”期间国家资助的全国100个大遗址之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底沟遗址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甘棠路与召公路交汇处100米

庙底沟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三门峡陕州古城南,总面积24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内涵分为二期。一期(下层)为仰韶文化遗存,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二期(上层)遗存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性质的遗存,命名为庙底沟二期文化,它是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又发展为河南龙山文化。

宝轮寺塔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陕州风景区南大街与太阳路交叉口东150米

宝轮寺塔,起初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17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陕州路,寺早已毁坏,唯塔独存。宝轮寺塔全称“宝轮寺三圣舍利宝塔”,俗称“蛤蟆塔”,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因在塔旁击掌有蛤蟆式回音而得名。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庆寺石窟

批次:第五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常村镇石佛村鸿庆寺(035县道北)

鸿庆寺石窟位于河南省义马市东南14公里处的常村镇石佛村,依白鹿山,南北一字排开,原有6窟,现存4窟。窟内存有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及后代重修之碑。2001年06月25日,鸿庆寺石窟作为北魏时期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不召寨遗址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

不召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新村南侧,距县城7.5公里,是我国黄河流域发现和试掘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一处以龙山时代遗存为主体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灰层和灰坑较多,厚度2—3米。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氏城隍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卢氏县二街坊12号

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间毁于战乱之中。天顺八年(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灾,至万历九年(1581)修复扩建,即成现有规模。豫西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及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陕县安国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陕县西李村乡

安国寺,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

庙上村地坑窑院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陕州区庙上村

由于“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地坑院被国内外游人称作“建筑奇迹”,天井坑。是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新安故城遗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二十里铺村下石河一带

据文献记载,该城存在于秦、汉,始建时间可上溯至战国。北魏新安县城东移,改为新安驿,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历为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之一。遗址内文化层随处可见。1998年,经市文物勘探队实地钻探,找到了故城遗址城墙基夯土层,划定了城区范围。故城总面积30万平方米,呈长方型,南北较长,东西较窄,东部边缘已被涧水吞淹,西至二十里铺村西组,北至护城河,南至陇海铁路。

崤函古道石壕段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陕州区陕州区G310(连天线)

崤函古道石壕段,是唐宋时期的古建筑。2019年10月7日,崤函古道石壕段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