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大观 > 地方特产 > 文章详情
地方特产
地方特色名吃——陕州大营刘氏麻花
来源:文广旅游
发布时间:2019-12-11 15:33

       大营麻花因源于古陕州(今三门峡市)大营而得名,大营麻花始于清朝,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大营麻花全为硬面,配料独特,手工制作,为我们的老祖先独创,其独特的配料和口感,有别于天津、山西、陕西等地麻花,成为享誉晋、陕、豫"金三角"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食品。陕州大营麻花长尺许,色泽柿红透亮,有棱角,香甜可口,黄焦酥脆,久放不干,营养价值较高。基本配料为精面、食盐、鸡蛋、糖等,分为甜、咸两种,均为硬面和就,具有"香、酥、脆"之特点。新中国解放后,大营麻花经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厨师蔡元贵改进,制作技术和配料工艺大为提高,形成独具一格的"大营麻花"。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太后和青德宗皇帝由西安回銮北京,路过陕州大营,品尝了大营麻花,并大加赞赏,称其“脆”、“酥”、“香”,赐为贡品。
       1958年周总理视察大营时,对大营麻花这样评价:“这种食品没有牙的人都可以吃”。

       2001年9月27日,带头人刘和平邀请刘福禄老先生炸出一根长2.66米,直径0.3米,重达88公斤的巨型麻花,冲击吉尼斯世界麻花记录,并获成功,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作过专题报道。

       大营麻花的起源和一个动人的传说有关。据大营村中老人回忆,明末时,大营一带毒蝎横行,危害甚广。遭毒蝎蛰者约有半数不治而亡。人们为了诅咒蝎害,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成毒蝎尾巴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

        久而久之,这种"蝎尾"演变成了麻花。所以,大营麻花被赋予了吉祥如意、康泰平安的寓意。每逢年节或红白喜事,当地人总要用麻花待客或作为馈赠佳品传情达意。大营麻花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及联络情谊的特殊作用,逐渐成为带有浓郁豫西风情的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