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秉持创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政策的精准执行与高效落实,积极作为,不断挖掘文旅资源潜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拓展文化传播渠道,致力于为民众打造精彩纷呈的文化生活,为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文旅融合,铸就品牌华章
一是精塑品牌,提升文旅魅力。仰韶酒庄工业旅游区、瓮城瀑布景区获评4A级景区,红石谷樱桃沟景区、靖华故里旅游景区、天浴汤河旅游景区获评3A级景区。全市A级景区达到27家,4A级景区达到19家;卢氏县天浴汤河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卢氏县柳树湾明朗河文旅康养基地荣获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称号;仙门山景区成功举办的惊蛰醒春盛典活动,荣获“2024文化和旅游年度十大新闻”奖项;崤函古道被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评为2024年度“最受欢迎古道”。普查旅游资源6482处,摸清了旅游家底,夯实了发展基础。鼓励引导特色民宿发展,新增特色民宿3家,累计建成21家。推动民宿产业从“零散”迈向集群发展,初步形成河洛文化民宿集群,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民宿产业发展格局逐步显现。渑池县陶然谷民宿荣升五星级旅游民宿,高星级民宿群渐成气候。一系列荣誉加身,我市文旅发展动能强劲。
二是活化遗产,创新文创潮流。举办了首届“中国黄河非遗文化大集”等活动;“双奥剪纸”与“仰韶彩陶”出征巴黎奥运会,非遗文化焕发新光彩。彩陶盆冰箱贴、宝轮寺塔纪念币、精品文物系列香薰片、博物馆专属集章册、专属纪念章、三门峡集章册等文创产品,吸引众多游客欣赏选购,全市文创产品总量达1200余种。组织我市文旅企业和非遗传承人参与2023年度河南文化产业盛典。湖滨区入选“文旅文创融合创新示范区(县)”,仰韶仙门胜境荣获“河南文化产业赋能年度优秀案例奖”,仰韶仙门山惊蛰文化盛典入选“年度文化+品牌营销事件”,仰韶彩陶坊系列入选“年度文化出海标志性产品”,河南虢州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上官峰民入选“豫匠代表人物”。组织河南振宇产业有限公司(灵宝)道德经、苹果醋、苹果汁、黑腐竹、白酒等产品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振宇红—贵左”酱酒产品荣获铜奖。
三是文化交流,拓展传播版图。交流互鉴赋予文化活力与新生。全市博物馆积极发挥文化科普和文明传承作用,积极推进“文化走出去”,推出精品展览12个,外展7个,搭建起了老百姓身边的文化殿堂。庙底沟博物馆“越世以行——庙底沟遗址发现70周年展”“物载文明——庙底沟工具科普展(农业工具篇、渔猎工具篇)”“秦风汉韵靓崤函”“‘庙底沟之花’仰韶彩陶文化创意展”相继举办;虢国博物馆将馆藏文物送出库房,相继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河南博物院“礼合中国——商周礼乐文明展”等多个联合外展中精彩亮相,在哈密市博物馆推出“金玉·王侯——西周虢国贵族的生活”专题特展;市博物馆推出的“古泉新声——三门峡丰阳村春秋空首布窖藏展”,以其独特的视角、创新的选题、精心的布展策划,一举获得“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奖项。一件件饱含文明烙印的珍贵文物,一场场蕴藏文化心声的文博展览,让三门峡的文化品牌声名远播,城市形象更加耀眼。
二、文化惠民,润泽百姓生活
一是夯实阵地,构建文化家园.全市建成文化合作社918家,目前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184个,其中空间在200平方以上的33个。
二是数字赋能,创新文化体验。全面完成智慧图书馆建设任务,共制作知识数据30349条。虢国博物馆推出的百度线上智能引流导览,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智能、有趣的参观体验;庙底沟博物馆运用多维通道、可触摸式透明数字屏、裸眼3D等多媒体展示手段,科学活化了历史场景;市博物馆的互动投影、魔墙互动、多媒体互动展柜等,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仰韶文化博物馆增加的球幕影院、空气成像、裸眼3D、AR展示等强化多感官体验,实现了科技为文化赋能。
三是聚焦民生,丰富文化供给。,组织全市各专业及民营院团积极创作,陕州区蒲剧传承保护中心编排的大型现代戏《秋赈图》首演成功,于12月4日代表我市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大赛。创新开办的“天鹅夜校”迅速刮起“充电”热潮,成为广大年轻人喜爱的“网红”课堂。
四是多彩活动,共享文化盛宴。“文明探源我来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了20场义务宣讲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咱村有戏”激情开唱累计演出1340余场,蔡白村作为市级示范点,历时70天,开展71场演出,成为今年夏夜中的一道璀璨风景。春节惠民戏曲演出、“为时代高歌 为人民演戏”三门峡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型蒲剧演唱会、“中原文化大舞台”“省市舞台艺术送基层”“政府采购百场戏”“戏曲进校园”等各类特色节日惠民活动32类2600余场,惠及群众190多万人次,文化惠民从力度、广度、覆盖度、满意度等多维度取得全面提升。
三、构建矩阵,奏响宣传强音
一是外宣工作持续向好。三门峡广电媒体主动策划议题,小切口入手,打造精品力作,在央媒和省级广电媒体推出了《有一种年味儿,叫豫西剪纸》《黄河岸畔兴起冰雪旅游热》《河南:赏彩灯看非遗 地坑院里过大年》等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重头外宣稿件,阅读量均在100万+。全年在中央媒体发稿188条,其中新华社35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53条。此外,在《大河报》《河南日报》等省级主流媒体平台多角度、多形式展示,刊登播发信息1155篇(条),外宣工作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是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持续向好。《相约黄河畔 畅游三门峡 八位主持人沿黄河生态游》《话说函谷关》分别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扬州旅游电视周”短视频(微电影)类好作品奖、宣传片类好作品片奖。市广播电视台《6微米:跨越从科研到产品的 “鸿沟”》《送你一朵小红花女性系列报道》《圣地仰韶 花开中国——第二十八届三门峡黄河文化旅游节暨第九届中国特色商品博览交易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等24件作品获得河南省广播电视相关奖项。组织全市广播电视奖评选活动,评出新闻、文艺、播音主持类58件获奖作品,持续激发全市广电媒体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热情。
下一步,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深挖文旅资源潜力,为三门峡市的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让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与旅游吸引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