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章详情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七次会议第153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22-09-13 15:14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高举文化自信大旗 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建议已收悉。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的关心和支持。贵单位提出助推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各条建议,十分契合目前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局下一步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参考意义

一、挖掘展示仰韶文化资源,建设早期中国文明长廊。

近年来,我市依托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资源,以仰韶文化遗址片区建设仰韶村考古圣地系列项目为载体,积极打造早期中国文明长廊一是建设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采用点、线结合的形式,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两馆两环(仰韶文化博物馆、安特生纪念馆、仰韶环壕、龙山环壕)、三广场(韶源广场、韶乐广场、韶华广场)、四点(仰韶村遗址四次发掘纪念点)、五园(考古展示园、考古体验园、原始聚落园、仰韶陶醉园、韶脉水乐园)”的展示结构;二是建设庙底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包含公园本体、博物馆和文创园三部分,是集遗址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市公园庙底沟博物馆于2021年10月建成开放推出的《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陈列展览获得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荣誉,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陈列展览项目。三是在灵宝西坡遗址复建了“5000年前中国最早最大宫殿”、“黄帝时期的人民大会堂”——西坡遗址F105大房基。

仰韶文化系列考古项目的建成开放,为举办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奠定了基础。20211017-20日,考古百年盛会在我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对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提出了要求,也从根本上确立了1921年仰韶村文化遗址发现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起点、三门峡作为中国考古圣地的历史地位。出席本次大会的正式代表786人,其中省部级实职领导12人、地厅级领导38人、特约专家40人、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领导31人、媒体记者71家。如此高规格的考古学大会,有效的展示了三门峡市的文旅资源。

下一步我市还将重点实施仰韶村考古圣地“七个一”工程建设。“一馆”(仰韶文化博物馆改扩建项目),已与中国建筑设计院对接,相关专家正在编制相关规划;“一区”(仰韶遗址核心保护区保护展示),预算编制已完成,待评审结束后实施招标;“一居”(安特生、袁复礼旧居),安特生小院塌陷窑洞内部修缮完成,室内布展正在设计,袁复礼、安特生旧居周边规划正在编制;“一学”(仰韶文化国际研学基地),正在进行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有关研学旅行教程正在制定中;“一村”(仰韶文化村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和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一园”(仰韶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正在编写运营方案;“一节”(仰韶论坛暨仰韶文化节),正在与专业研究机构和高校进行对接邀约仰韶文化主题晚会文创产品设计书法展、摄影展、剪纸艺术展、微视频大赛、文艺精品节目展播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积极打造文化IP,推动全链条文创产业培育。

市文广旅局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构建构建文旅文创产业链。一是根据《三门峡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链主制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市文旅文创产业链链长、责任单位和链主企业,成立了产业链工作专班,理清了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及各自工作职责,制定了文旅文创产业链发展图谱。二是制定出台了三门峡市《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文旅产业发展四大工程:一是全域旅游主题形象塑造推广工程,二是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工程,三是“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工程,四是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建设工程,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规划框架、工作体系和发展格局。三是结合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一带一廊六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即建设体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体验展示中华悠久文明的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建设地理空间相互衔接、资源优势融合互补的六大特色文化旅游核心区块:以天鹅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依托黄河生态廊道,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以红二十五军入峡进陕北上抗日历史背景为核心,依托卢氏县、灵宝市近现代红色历史遗存,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要展示区;以亚武山、娘娘山为核心,整合周边资源,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打造小秦岭旅游揽胜区;以函谷关、寺河苹果小镇为核心,依托黄帝、黄河、黄金等资源,打造研学旅游体验区;以双龙湾、豫西大峡谷、汤河温泉等生态景点为核心,打造深呼吸生态康养区;以仙门山、仰韶大峡谷、空相寺、鸿庆寺等为主线,打造东部文旅融合观光区。四是建设特色文化商业街区。为集中展示三门峡的旅游资源、文创精品、非遗、演艺等,市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谋划了青龙涧河特色文化商业街区项目,并积极培育观光、休闲、购物、餐饮、演绎等文旅新业态。我局根据项目建设指挥部要求,提出了文化旅游方面的意见、建议。该项目规划设计已完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构建“一带一廊六区”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积极建设体现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豫西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体验展示中华悠久文明的早期中国文明长廊,建设地理空间相互衔接、资源优势融合互补的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要展示区小秦岭旅游揽胜区研学旅游体验区深呼吸生态康养区东部文旅融合观光区六大特色文化旅游核心区块。重点谋划27文化旅游项目,截至目前天鹅湖旅游度假区、灵宝老子文化养生园、百里黄河生态廊道、仰韶仙门山旅游景区、三门峡大坝周边改造提升等项目已基本建成。

截至目前,全市文化经营单位数量6264,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64,从业人数2895人,A级旅游景区20(其中4A级景区15精品民宿19家,乡村旅游特色村61个,旅游星级饭店16家,旅行社30家。2020年底,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30.94亿元,2021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293.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85.2亿元。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指导。

 

2022年9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