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后,三门峡正式进入“天鹅季”,越来越多的白天鹅扇动着美丽的翅膀,降落在黄河岸边的湿地上,一声声熟悉的鸣叫声仿佛在热情地呼唤:亲爱的家人们,我们回来了!
为了给白天鹅更加舒适的越冬环境,三门峡用最严苛的生态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白天鹅的栖息环境、救助物资储备、日常管护巡护、定期补食、跟踪监护等,各级部门都做足了准备。
记者从三门峡市城市管理局获悉,在全面调查研究基础上,该局围绕噪音、人为、机制等问题制定措施,10月20日,根据《三门峡市白天鹅及其栖息地保护条例》及有关规定,对夕照路天鹅湖湿地公园入口处、青龙坝全线、三河广场段进行暂时封闭管理,所有车辆须绕行生态停车场通行,通行期间禁止鸣笛,为大天鹅营造适宜越冬的大环境。
10月23日,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和三门峡黄河天鹅湖湿地保护中心联合召开白天鹅保护工作推进会,建立城管、公安、三门峡黄河天鹅湖湿地保护中心及各公园之间的联席协作保护机制。
同时,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水利部门,借助黄河蓄水契机,引入黄河水改善天鹅湖水质;在保护区域设置安全围网,减少人为安全隐患;在景区湖中栽植荷花、睡莲、芦苇、香蒲、水生鸢尾等水生植物,改善生态环境、净化水质,为大天鹅提供充足食物;全面做好大天鹅疫源疫病的主动监测工作,提前对东观鸟屋209桥西侧水域、青龙坝防浪墙下3处浅滩等8处大天鹅栖息地进行全面消毒,做好大天鹅的疫源疫病防控工作;专人监测维护大天鹅保护设施,协调周边亮化设施,避免噪声和灯光对栖息鸟类造成影响;成立大天鹅保护队,分成4个班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看护,定期观测白天鹅变化情况。
近年来,三门峡黄河湿地成为大天鹅重要的迁徙栖息地,每年10月至翌年3月,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到三门峡黄河湿地栖息越冬,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丹青画卷。记者从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事务中心”)获悉,截至11月2日,约750只白天鹅来我市越冬。
为迎接大天鹅等候鸟再次到来,事务中心及早部署,首先将巡护和监测相结合,加大巡护力度,实行24小时值班、日报告制度,充分利用保护区视频监控设备,实时掌握栖息地以大天鹅为主的野生鸟类动态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坚持做到巡护到位、看守到岗,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
10月中旬,事务中心组织工作人员20余名对湖滨区王官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后地两处大天鹅栖息地开展消毒工作,消杀面积1000余亩,确保大天鹅栖息安全。同时,在我市大天鹅重点栖息地设置提醒警示牌、警示带,禁止人群近距离接触大天鹅。提前筹备疫源疫病防控和野生动物救护物资,安排救护救援人员,确保大天鹅等候鸟在我市安全越冬。加强大天鹅等候鸟的保护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积极开展好“大天鹅保护宣传日”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公众对大天鹅的保护意识。
来源:黄河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