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旅大观>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庄重圣洁的洗手礼--沃盥之礼
来源:虢国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8-02

     视频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云探虢博。礼在中国古代是政治制度的体现,也是道德规范的标准,它用来维护上层统治阶级,也约束人与人的行为。西周时期的礼制统称为礼乐制度,制礼的内容非常广泛,“礼”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小到个人的日常行为都有详细规定。

     在古代传统礼仪中就有洗手的礼节。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洗手、洗脸等卫生习惯。洗手在当时称为“盥”,甲骨文中的“盥”字,就像一只朝下的手伸入水盆之中。人们意识到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更加卫生,于是用流水盥洗的器皿就应运而生了。
     在虢国博物馆的展厅,就陈列着一些与洗手礼节有关的青铜器,它们是西周时期行使“沃盥之礼”时使用到的器物。西周时期虢国人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觐等活动时,均要行使“沃盥之礼”。那么这又是一项怎样的礼节呢?《礼记》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当仪式开始时,一位年少的奴隶捧盘跪于面前,另一位年长的奴隶,持匜恭候一旁,行礼时,注入匜中的净水,贵族们象征性的净手后,一位负责沃盥之礼的小卒,伸手递上毛巾。即便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礼仪,也显得完善又庄重。 

     盘是盛水器,作用是行盥礼时用来盛接洗手后的污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虢姜盘,它通高17. 4厘米、口径41. 8厘米、腹深5.9厘米。敞口、平方唇、浅腹、两边有耳、圈足较高、下有三个矮支足。匜是注水器,作用是行沃盥之礼时注入净水供洗手用。匜形似葫芦瓢、直口、窄槽流、直腹、龙形鋬、底部有四扁足。


     所以“盘”和“匜”是当时贵族行“沃盥之礼”的重要礼器组合,以匜倾水、以盘承水。这种“洗手礼”表达了周人对礼仪文化的重视,反映了周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中国古代礼仪蕴含着华夏先祖的智慧结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冠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传承华夏文明,继承灿烂的礼制文化内核,以水洗手,以礼抗疫。这是对自己的保护、对他人的保护、更是对大自然的尊重。

(供稿:社教部)

联系我们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中路14号
邮编:472000
电话:0398-2169001
传真:0398-2169011
Email:smx669988@163.com
Copyright 2012-2019 版权所有 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豫ICP备2020037271号
地址:三门峡市崤山中路14号 邮编:472000 电子邮箱:smx669988@163.com(可接收政务信息公开申请及信访文件)
咨询电话:0398-2169001 投诉电话:0398-2169000 传真:0398-2169011 网站标识码4112000025
办公时间(冬季上午8:00——12:00 下午14:30——17:30 夏季上午8:00——12:00 下午15:00——18:00)

豫公网安备 41120202000168号